上周三,我们初步介绍了一种培养好习惯的好方法——MVH(最小可行性习惯),这一周来有不少小伙伴反馈说:思路很有趣,但在操作层面存在一些疑惑,希望能展开再讲一讲。于是我们今天就结合「道」,来谈一谈操作层面的「术」。
首先,先给「5分钟」平个反
小时候,大人们总批评我们「这孩子太淘气,5分钟都坐不住」,似乎「5分钟」在认真做事的时间维度里连最小的单位都不如,它只是一小时的二十分之一、番茄钟的一个break,即便在碎片化的当下,也被我们看不大上。
补充一张5m的照片
然而!根据杨洋博士的理论_ 补充链接_:,如果我们能与时间化敌为友,如果所有的努力都可以被积累,在浮躁喧闹的当下,成为一名坚定的5分钟少年,成功解锁「厚积薄发」技能,就已经将那些还在眼高手低的迷茫者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更不要说少量多次产生的复利效应在不少项目中其实是带有加成属性的。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为什么5分钟可以成就你!
「四象限」的选择题
时间管理在本质上其实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策略选择,而在区分事情轻重缓急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四象限模型」帮助我们将各项任务做出更好的区分:
img 四象限的图片
我们一起来做一道选择题:
请问,一个高效率达人应该从哪个象限开始一天的工作学习生活?
A.重要且紧急 B.重要且不紧急
C.紧急且不重要 D.不重要且不紧急
首先我们用排除法,不重要且不紧急,送分项,划掉。
其次,紧急且不重要,既然不重要,所谓的紧急多半也是急他人之所急,这时候就要自私一点(by 大酒神),划掉。
然后比较第一和第二象限,A.重要且紧急 vs B.重要且不紧急,直觉应该选A,这时候就考验一个同学的答题技巧了,这道题显然不是一道送分题啊,所以,选A的同学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错误的原因。
我们首先来回忆下自己生活中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都有哪些呢?
- 读书
- 阅读公众号文章
- 整理笔记
- 写作
- 背单词
- 做keep
- 学一门乐器
- 等等
巧合的是,这些和我们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哪些永远完不成的年度计划有非常高的匹配度,而正如上一篇文章所说:
一旦我们决定将一些事情定位成重要且不紧急,我们实际上就把其当做备选,很难将他们的优先级摆在一、四象限的前面了。
当你手里有三个case快到截止日、当你有两个合同要在明天下班前要发给客户、当你后天要做一个50人规模的汇报的时候,即便你知道按照正常进度都可以如期完成,但事实上,这时候,你很难再去静下心来,在完成这些工作任务之前先读一小时书、背三十分钟单词、写一个钟头文章,而让人悲伤的是,我们的待办事项里面似乎永远都会有这样紧急且重要的事情。
这里必须要引用高雁鹏老师课程分享的一段话
因为我们不知道
究竟什么对我们最重要
所以每件事好像都很重要因为每件事好像都很重要
所以我们不得不每件事都做有些人看到我们每件事都做
所以,他们期望我们什么都做每件事都做让我们非常忙碌
所以我们没有时间去考虑
究竟什么对我们最重要
于是,我们一年到头,做着似乎对我们紧急重要的事情,辛辛苦苦、忙忙碌碌,然而,扪心自问,此时停留在你的第一象限中的所有任务里面,有多少是对我们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又有多少其实只是领导告诉你这个很重要而已!
所以,新买的书永远没有时间读,新开的公众号永远没有时间更新,keep的小时数永远停留在下载后第三个星期的状态……
神圣时间:变态的专时专用
解决之道是什么呢?卖个关子,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叫做神圣时间,一些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企业家都会设置自己的神圣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写作、健身、冥想,在神圣时间里,这项事项就像哨兵一样「神圣不可侵犯」,无论是游戏淘宝的闲杂人等,还是学习听课这样的未预约人员,一概不能占据这个时间,是的,就是专时专用到近乎偏执的状态。
介绍大家认识一个大神
Dr. Angelou had an eventful life, including several marriages and divorces. But beginning in her thirties, Angelou came up with a writing routine that she held to for decades. Every morning, she’d wake up early, make her coffee, and be in a hotel room by 6am. She couldn’t concentrate in her own home, so she always had a hotel room rented, where she kept barely any of her belongings. There was just a bed, table, chair, thesaurus, dictionary, bottle of sherry, and a pad of paper and pens.
The goal was to go there, focus, and write. And she did—over 10 books in her lifetime.
马娅·安杰卢,又译玛雅·安吉洛,是一位美国作家和诗人。她每天在6点起床,喝一杯咖啡,然后在一个只有桌椅、纸笔、参考资料、词典等必需品的「写作专属空间」完成神圣时间的写作任务,她顽强地捍卫着自己的神圣时刻,如今她已出版了六本自传,五本散文,数部诗集,并为许多戏剧,电影和电视节目跨度当过编剧,其写作生涯超过50年,获得了众多的奖项和超过30个荣誉博士学位。
获得你一天的第 25 个小时:SCT系统(Scene Change Trigger)
读到这里,帮助大家梳理一下我们说过的概念
- 最小可行性习惯
- 重要且不紧急的任务(四象限分类法)
- 神圣时间。
无论是想培养一个习惯,还是推进一个类似学习一门乐器、读一本书这样的第二象限的任务,如果能在预算中提前预留出时间,并将其设定为神圣时间去保障,那么那些躺在年度计划里的不少事情就有可能慢慢消灭掉。
然而,传统意义上,神圣时间的触发大多使用的是单一的时刻维度,就是一天的几点到几点,但是江涛老师经过多年的踩坑试错,发现单纯的以时刻维度在培养习惯并保护神圣时间不被侵犯的上存在很大的瓶颈。原因很简单,因为干扰项太多,无论是我每天的8点到9点,还是3点到4点都可能被约开会、电话、约会、加班所占据,而且我们会少有负罪感,因为这属于意外事件,并非我们的懈怠。
于是,经过实践,我研发出SCT(Scene Change Trigger)系统,也就是场景切换触发系统以解决这些问题,将神圣时间的启动从单一的时刻维度调整到场景切换的维度,将触发点调整为家、地铁、办公室、餐厅、会议室等地点。理由很简单,因为真正无人打扰的时间资源是稀缺且不可控的,但场景的切换是很难回避的,因此更能确保神圣时间的专时专用。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来拿涛涛同学最近在培养的习惯举例子:涛涛同学想要利用Anki来背单词,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于是他启用了MVH+SCT+神圣时间的方法,化身成为一名「5分钟少年」。
早起
- 从床→书桌:Anki 5m
- 家→地铁:Anki 5m
- 地铁→单位:Anki 5m
中午
- 食堂→办公桌:Anki 5m
晚上** - 单位→家:Anki 5m
- 书房→床:Anki 5m
于是,不知不觉间,涛涛同学一天攒出了30m的英语学习时间。
实际上,他的通勤时间是1h,所以在地铁上还会额外背10分钟单词。
中午吃完饭,如果没有紧急事项,他会在散步的同时进行背30分钟。
有时候等人或者外出开会还会有更多的额外的时间,这样一天下来基本上能达到1个小时以上,而这一切似乎没有改变和影响其他任何事情,似乎是上天额外赐予的第25个小时一样,非常神奇。
关于使用什么工具以及SCT的具体内容,我们之后会更具体的讲解,来吧,先开始确定一个自己的最小可行性习惯(MVH),然后认认真真走形式,化身「5分钟少年」,用你的第25个小时解锁一项新技能吧。
#Archive